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互联网3天前
近日,解放军海军舰载航空兵某团一架歼15战机起飞不到1分钟便与鸟群迎面相撞,导致左侧引擎起火。
被鸟撞机后副大队长袁伟沉着应对,在10分57秒的时间里,接收指令50多条,完成操作上百次。最终成功迫降。
鸟群·撞上飞机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只是这次飞行员冷静的操作让人佩服!
根据统计:自1988年以来,由于鸟群撞击引起的坠机事故已经造成219人死亡。
这类事件看起来其实挺诡异,鸟群为什么要好端端的去和飞机相撞呢?
先来解释一个概念——鸟 击
鸟击是指飞行器在起飞、爬升、巡航或降落过程中被鸟类撞击而发生的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件、事故或事故征候。航空器发动机的鸟击事件又称为吸鸟。随着航空器数量的不断增加、体积越来越大、飞行速度越飞越快,同时也增加了鸟击的可能性。
飞机为什么会在空中撞鸟?
鸟群集体“迷路”撞上飞机看起来惊险刺激!但小编就想问哪有不看着路“开车”?!
难道它们“瞎”了吗?
不! 其实它们有可能只是睡着了而已~
科学研究发现雨燕、鸣禽、鹬类、海鸟等鸟类经常可以连续好几周、甚至好个月在高处飞翔而不休息。因此他们推测出这些长时间飞行的鸟类已经演化出在飞行时睡觉的能力。
有一种军舰鸟平均下来每天都只睡42分钟。但它们在陆地上他们则可以睡到12个小时,他们睡得这么少,却还是依然能长途飞行。
也就是说这些鸟在飞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疲劳驾驶“很多时候还是处于“自动巡航” 的状态。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同样的方法同时休息,又能持续运动保持对环境警戒。海豚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溺亡。
这么说来鸟在飞行的时候睡着,这难道就是鸟会撞击飞机的真正缘由吗?
事实也并非如此!
科学发现鸟在飞行途中大脑会进入慢波睡眠模式。此时,鸟类会长开一只眼睛来观察它们的飞行路径,避免与其他鸟类或物体碰撞。
那么,既然这些鸟虽然处于睡眠状态但是还依旧能清晰的观察飞行轨迹
那怎么还会撞上飞机呢?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只鸟作为实验对象。对其播放卡车以60-360公里/小时速度朝它们方向冲过来的视频,并观察记录它们对此的反应。
结果他们发现这只鸟并不管卡车的速度有多快,都是以自己与卡车的距离多少来作出反应。
只有当卡车距离鸟在30米左右时,它们才会飞走。而卡车速度多快和逃生的时间等并不是它考虑的因素。
所以,如果行进物体速度很快,鸟类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评估来躲避的车辆或者飞机。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飞机怕“鸟击”?
虽然绝大多数鸟类都有体形小、质量轻和飞行速度小的特征,但它带来的威胁确实惊人的!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鸟击破坏的危害主要来自飞行器和鸟的相对速度,而并非鸟类本身的速度。
根据动能定理,E=1/2 MV2
其中M 是鸟的质量,单位是公斤;V 是鸟和飞机的速度矢量和,单位是米/ 秒,由于鸟的飞行速度相对飞机较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认为鸟相对于飞机的速度就是飞机的速度,比较典型的飞机中低空爬升速度是150 节到250 节,也就是 77米/ 秒到128 米/ 秒。此时的飞机若和一只0.5公斤的鸟相撞,就会产生约 1500----4000 焦耳的能量(你把一个重1公斤的石头块拿起来放到高1米的桌子上,你的身体要消耗大概10焦耳的能量),这些能量在瞬间被飞机吸收,接触部位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种破坏力可能达到惊人的程度,15%-20% 的鸟击会造成飞行器损伤。同时,鸟击对飞行器的破坏程度与撞击的位置和鸟的种类( 重量) 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严重破坏的撞击多集中在非动力系统(包括导航系统和翼面)和动力系统两方面。
鸟撞飞机的防治一直是世界级难题,,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很多机场都配备了驱鸟设备,主要是通过声波的形式来驱离鸟群。
但是回过头来一想,天空自古以来都是鸟类的地盘,真正该让道或许应该是人类的飞机呢?!